我的大儿子五岁半了,还算乖巧,只是他总迷迷糊糊、懒懒散散的,常常忘东又忘西,总要我东叮咛西催促的,他这副德性最让我生气,我该怎么帮他纠正这个坏毛病呢?

发布时间:2017-05-17 点击数:799


略带迷糊个性的人,常常让人觉得可亲又可爱,相处起来挺有乐趣。但是,太迷糊了而影响正事时,我们又受不了,尤其是成人面对孩子的迷糊,甚至造成学习上的障碍时,最不能忍受。

其实,幼儿的注意力不但短暂,还非常容易因外界事物而分心,再加上幼儿的时空概念并不很明确,对身边事物的重要性及秩序性往往不能牢牢记住,所以手边的玩具,常常玩一个就丢一个,忘记归回原位,甚至连东西放在那儿都忘得一干二净,这种迷糊的特性在幼儿期是相当普遍的现象。

孩子在一至三岁之间,正是建立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期,举凡进食、穿衣、收拾……等习性及能力,都是在这个时期学习并精进的,假若孩子没有机会学习,日后会因为无法掌握操作时的顺序与方法,常有笨拙的反应,让成人误以为是迷糊或懒惰成性。

另外,孩子的迷糊特质往往又和成人的教养态度与方式有关。在家居生活中,成人若喜欢凡事代劳,又不树立良好榜样时,孩子的迷糊会越加严重。所以要改善孩子的问题,不仅要从孩子本身着手改善,更重要的是,重新调整整个家庭气氛。

要让孩子不迷糊的首要原则,就是赋予孩子完成工作的责任感。很多成人时时把孩子的日常琐事挂在嘴边叨唸,久而久之,父母的叮咛及提醒只像耳边风一般,丝毫没有任何作用。不妨和孩子制订生活公约,约定好赏罚原则,鼓励孩子建立正向的行为;对孩子而言,明确的赏罚(如:洗完澡才能看电视、吃完饭才能去公园散步),反而具有自然的督促效果。

孩子的迷糊、忘性,还可能与父母所给予的指令及指导有关,有时候父母的一大串指令,听得孩子是迷迷糊糊,弄不清楚状况,只好马虎带过。因此,面对越迷糊的孩子,须将指令缩短,并明确说明,甚至将完成工作的必要步骤做充分的示范及演练,让孩子有机会学习处理身边事务。透过工作完成后的成就感,以及家人的鼓舞,说不定能够把迷糊蛋摇身一变成为勤劳的小蜜蜂呢!

上一篇:我女儿一岁八个月大,已经很会走路了,可是,每次出门她还是吵着要我抱,如果我坚持不抱,她一定放声大哭,每次出去都搞得我又累又气的,她怎么会这样?我该怎么办呢? 下一篇:我儿子今年四岁,平时活泼、好动,对团体活动或游戏都热心参与。最近我发现他相当怯场,遇有单独表演时就不敢上台,且稍带恼羞成怒的神情,问他为什么不上台?他说:我不好意思。请问该怎么办?会不会随着年龄而改进呢?
© 家恩教育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.
粤ICP备15067518号-2